2025年最新跨境电商税务执行细则:第一批已交税卖家反馈!

业界讨论的焦点从“怎么交税”,变成了“按照什么数据交税”

知行奇点智库
2025年11月5日

跨境电商交税,从10月份以来,众说纷纭。 到现在11月初,已经有第一批跨境卖家完成交税。 业界讨论的焦点也从“怎么交税”,变成了“按照什么数据交税”。

本文由知行奇点团队撰写,为跨境商家详细解答跨境电商税的执行细则。

跨境电商按照什么数据交税?

截至10月15日,已有6654家境内外平台,向国内税务部门完成了基本信息报送,包括亚马逊、沃尔玛、Shopee、SHEIN、速卖通、Temu、TikTok Shop在内的多家主流跨境电商平台,均已完成备案并启动数据报送工作。 此次政策的核心要求包括三个方面: 首先是报送内容的全面性, 跨境平台需要报送卖家的身份信息,以及交易数据(季度销售额、退款额、净收入、佣金和服务费等);其次是报送时间的明确性, 首次报送时间为2025年10月31日前,涵盖2025年7月至9月的数据,此后按季度常态化报送;第三是报送范围的广泛性, 比如,此次覆盖了亚马逊全球22个主要站点,包括美国站、澳大利亚站等,无论卖家是仅在单一站点销售还是进行多站点运营,只要是中国卖家,其数据都将被报送。 跨境电商

现在政策正式实施,跨境商家们面临的首要问题是,确定正确的报送数据口径。 此前业内核心争论,聚焦于 “企业所得税申报基数”—— 按“销售额”还是“回款”报送,双方各执一词且无官方定论: “按销售额报送”这一说法,主要是财税咨询公司提出来的。 他们的理由很简单:如果按照“回款”来报税,卖家完全可以让自己的“回款”看起来是0——比如疯狂砸广告、做大额促销,把收入都抵掉。这样一来,不论是增值税还是企业所得税,基数都是0,税负自然也就是0,甚至还能报出个“亏损”。

而支持“按回款报送”的多是卖家,他们的想法也挺直白: 和“销售额”比起来,“回款”才是真正到手的钱,更能反映卖家的真实收入。因为很多跨境平台要抽走大约50%~60%的费用,这些钱在平台端就被扣掉了,卖家根本拿不到。按常理说,企业所得税是对实际收入征税,既然卖家真正拿到的是回款,那按回款申报才算合理。

实际上,双方争执的核心问题是:现行跨境电商税务中,企业收支是以什么凭证来认定的? 跨境电商

按照现在的规定,企业的各项支出基本都得有发票才能算作合法费用。但问题是,亚马逊作为一家外国公司,不可能像国内电商平台一样,给卖家开广告费、服务费的普票或专票。 卖家能拿到的,顶多就是一张Invoice(形式发票)或Debit(账单),而很多费用连这些证明都没有。 至于这种凭证能不能被国内税务认可,目前还没定论。有卖家去问过深圳地区税务局,对方的回复是:“我们在研究,但暂时还没有落地时间。”

综上所述,目前根据税务部门的反馈,正确的销售额口径,既不是简单的Income-Expenses(回款),也不是Income栏的全部金额(销售额),而是Income栏所有Credit(贷方)金额的总和,即Credits Subtotals。 这一发现源于部分卖家在首次报送后,接到了税务人员的电话,被告知销售额报少了,税务部门甚至能够提供精确到十位数的应报数字。 跨境电商

跨境电商怎么少交税?

我们知行奇点团队,聚焦于用AI实现电商增长,我们建议单店铺或少店铺卖家,现有最优合规方案是 “小规模纳税人+进项普票+9810/9710/9610+出口免税”:

  • 公司性质选择: 优先小规模纳税人,年费仅为一般纳税人的1/2;一般纳税人仅适合有13%出口退税需求的卖家(退税合规难度高)
  • 开票问题: 无需专票(不退税则无需),普票可计入成本,仅多1%开票费用;供应商开不了普票属实力不足,建议说服其合规或更换供应商(合规会倒逼供应链升级)
  • 税种优惠: 增值税出口免税,企业所得税按小型微利企业征5%(小规模纳税人易满足小型微利条件);分红税虽高,但暂非多数小卖家核心问题
  • 海关监管代码: FBA卖家优先9810(适配海外仓),其退税难点可通过“出口免税”规避;9710/9610有成功案例,也可参考;1039(个体)、0110(一般贸易)不适合小卖家
  • 报送基数: 按销售额(含7天延迟配送订单)申报,可同步申报广告费、配送费、佣金、仓储费(平台通知支持服务费用一同报送,税局或认可抵扣)
  • 销售额超500万/年: 可拆分sku到其他企业账号,或变更为一般纳税人做退税(仍免征增值税,还能多赚3%-5%退税) 跨境电商

我们团队建议跨境商家,针对企业所得税的优化,从多个维度进行系统规划。

首先是企业组织形式的选择,这直接影响到企业所得税的税率和计算方式。 对于年销售额不超过500万元的跨境电商卖家,维持增值税小规模纳税人身份是一个重要的优化策略,这样可以享受国家给予小微企业的税收优惠政策。 在年销售额控制在500万元以内的情况下,即便部分月份销售额超过免税额,也仅需按1%的征收率缴纳增值税,税负较低。

小型微利企业的税收优惠政策是企业所得税优化的核心。 根据最新规定,符合条件的小型微利企业(年度应纳税所得额不超过300万元、从业人数不超过300人、资产总额不超过5000万元),其年应纳税所得额300万以内的部分,实际税率仅为5%,该政策执行至2027年12月31日。 这意味着,即使企业年销售额达到1000万元,只要通过合理的成本费用扣除,将应纳税所得额控制在300万元以内,就可以享受5%的优惠税率。 跨境电商

跨境电商企业所得税优化的另一个重要策略,是合理利用成本费用扣除。 企业所得税的计算公式为:应纳税所得额 = 收入总额 - 不征税收入 - 免税收入 - 各项扣除 - 允许弥补的以前年度亏损。 因此,最大化合理的成本费用扣除是降低企业所得税的关键。对于跨境电商企业来说,可扣除的成本费用包括商品采购成本、平台费用、物流费用、广告费用、人员工资、租金等。 跨境电商

利润分配和转移定价,是企业所得税优化的更高层级策略,但需要特别注意合规性。 企业可以通过在低税率或税收协定优惠地区(如新加坡、香港、东南亚国家)设立子公司,转移高利润业务。香港实行16.5%的企业所得税率,首200万港元利润可享受8.25%的优惠税率,且仅对源自香港的利润征税,境外收入一般免税。新加坡的企业所得税率为17%,但境外收入在满足经济实质要求后可免税,2025年预算案新增了50%的税额减免,上限为4万新元。 需要强调的是,利润转移必须符合 “独立交易原则”。 根据OECD转让定价指南,企业必须确保关联交易的定价符合独立交易原则,需要提供完整、准确的转让定价文档和报告。 80%的跨境电商财税风险,都来自于转让定价安排不当,因此我们团队建议企业,建立完善的转让定价体系,定期进行转让定价评估。 跨境电商

值得注意的是,过去十年,跨境电商的竞争靠信息差:谁懂平台规则、税务灰区、物流低价,就能套利。 而随着今年的全面税务监管实施,电商平台报送的数据,本质上就是商家业务全链路数据,一旦商家能用AI来自己沉淀这套数据结构(收入、国家、客单价、毛利率、税负),它就不只是“应付监管”,而是“经营智能化”的起点。

未来三年,跨境电商的最大壁垒,不再是选品能力,而是“AI能力”。 跨境行业的下一个增长点,不是再去找新的红利,而是在合规框架下,用AI建立企业的数据资产,AI已成为跨境商家在全球市场合法、可持续、可扩张的唯一确定能力。

免费领取完整版:《2025年跨境电商税务报告》

我们知行奇点团队,聚焦于用AI实现电商增长。 本文篇幅有限,想了解更多,请联系我们,免费领取完整版《2025年跨境电商税务报告》: 知行奇点企业微信

也可以留下您的需求,资深专家将与您一对一联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