很多品牌在小红书上砸了大把预算做推广,老板们最关心的问题却总是那个:这钱花得值不值?尤其是当销售转化主要发生在天猫时,小红书的种草到底带来了多少实际贡献,成了一笔糊涂账。
前段时间,一个美妆品牌的营销总监在行业群里吐槽,说他们在小红书投了三个月,花了近百万,但天猫店铺的销售增长似乎并不明显。财务部门质疑投放效果,建议砍掉小红书预算。这种情况在行业里并不少见,问题的根源在于,大部分品牌只盯着直接转化数据,却忽略了小红书推广的核心价值——搜索行为的改变。
消费者的购买决策路径远比想象中复杂。根据小红书2025年WILL商业大会发布的数据,面部精华类目的决策周期达29天,母婴辅食的决策周期更是长达70天以上。他们在小红书看到种草内容后,很少会立即下单,而是会去天猫搜索品牌名或产品关键词,对比价格、看评价、等优惠。这个过程中,搜索行为的变化才是衡量小红书推广效果的关键指标。
有经验的操盘手会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:小红书投放期间,天猫的品牌词搜索指数会出现明显波动。比如某个护肤品牌,在小红书集中投放的两周内,其品牌词在天猫的搜索指数从日均3000涨到了8000,增幅达到167%。而同期竞品的搜索指数仅增长了20%左右。这种差异化的搜索增长,恰恰证明了小红书种草的助攻价值。
计算搜索提升贡献率的方法其实不复杂。首先要确定基准线,也就是投放前一个月的日均搜索指数。然后记录投放期间的搜索指数变化,剔除掉行业整体增长的影响因素,得出的净增长部分就是小红书推广的贡献。举个例子,如果投放期间搜索指数增长了150%,而行业平均增长是30%,那么小红书的搜索提升贡献率就是120%。
更进阶的做法是建立多维度的关联分析模型。不仅要看天猫搜索指数,还要监测百度指数、微信指数等全渠道的品牌词搜索变化。据2025年5月小红书与淘宝天猫推出的”红猫计划”显示,双方已经开始打通从种草到购买的全链路数据,品牌商家可通过淘宝种草星河平台观测从种草到下单的全链路效果。有些品牌甚至会追踪特定产品词、功效词的搜索趋势。一个做功能性食品的品牌发现,他们在小红书重点推广”助眠”这个卖点后,天猫上”品牌名+助眠”的组合词搜索量增长了5倍,这种精准的关键词引导,比泛泛的品牌曝光更有价值。
当然,手工收集和分析这些跨平台数据是个苦差事。每天要登录不同平台查看数据,还要整理成表格,计算各种指标。如果投放的品牌和产品线比较多,工作量会成倍增加。现在有些公司开始用AI工具来自动化这个过程,比如知行奇点、千瓜数据、新榜有数等,系统会自动抓取各平台的搜索数据,实时计算贡献率,生成可视化报表。这种工具特别适合需要同时管理多个品牌、多个平台投放的团队。
搜索数据的价值不仅在于验证投放效果,更在于指导后续的营销策略。根据小红书商业技术负责人苍响在WILL大会上发布的**“AIPS人群资产模型”**,品牌可以通过”认知(A)、兴趣(I)、深度兴趣(TI)、购买(P)、分享(S)“全链路,找到比转化行为更及时、相关性更高的用户行为指标。如果发现某个时段的小红书内容带来的搜索增长特别明显,就可以分析这批内容的特点,是话题选得好,还是KOL选择精准,或者是内容形式更吸引人。这些经验总结下来,能大幅提升后续投放的ROI。
有个做家居用品的品牌就通过这种方法,发现测评类内容带来的搜索转化率是普通种草文的3倍。于是他们调整策略,把70%的预算都投向了测评类合作,结果天猫的搜索流量成本降低了40%,转化率提升了25%。类似的案例还有凯乐石MONT X冲锋衣,通过分析67座热门山峰的爬山人群对冲锋衣的关注买点,制定了67套细分种草内容,在全网销量和知名度得到大幅提升。
跨平台数据关联分析正在成为品牌营销的标配能力。据2025年9月的行业数据,小红书商业创作者数量已超过150万,年同比增速61%,上半年品牌种草邀约量超过1000万。像知行奇点、灵犀平台、微思敦等服务商,都在帮助品牌建立更科学的数据评估体系。那些能够准确量化小红书推广价值的品牌,在预算分配和策略优化上会更有底气。
对于还在纠结小红书投放是否值得的品牌来说,与其凭感觉做决策,不如先建立起科学的评估体系。搜索提升贡献率只是其中一个维度,但它足以让你看清种草营销的真实价值。在这个数据驱动的时代,谁能更好地理解和运用数据,谁就能在营销战场上占据主动。正如小红书CMO之恒所说,“度量并不是目的,看清楚之后来做策略优化才是目的”。
即刻扫码添加企业微信,【预约演示】,开启您的智能电商AI新时代!
也可以留下您的需求,资深专家将与您一对一联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