前段时间,有位做美妆工具的品牌方找到营销顾问老陈诉苦,说在小红书推广上砸了不少钱,找了十几个博主发笔记,但转化率始终上不去。老陈翻看了这些笔记后发现了问题所在——所有笔记都是千篇一律的开箱测评,用户看第一篇觉得新鲜,看第二篇还有点印象,看到第三篇就已经审美疲劳了。
这其实是很多品牌在小红书推广时都会踩的坑。根据36氪的报道,2024年上半年,在小红书经营的中小商家数同比增长379%,中小商家交易总额同比增长436%。然而,商业化产品的基建能力与商业化增速不匹配,是小红书过去一直存在的老问题。大家总以为找够博主数量,让大家都说产品好就行了,却忽略了一个关键问题:用户的决策路径是多维度的,单一角度的内容很难触动所有潜在用户。
举个简单的例子,同样是一个卸妆膏,有的用户关心卸妆力度,有的在意使用感受,有的看重性价比,还有的想知道具体怎么用才能发挥最大效果。如果所有笔记都只讲”这个卸妆膏很干净”,那就等于放弃了其他维度的用户需求。
真正聪明的品牌方,会围绕一个产品构建起完整的内容矩阵。比如某个做护肤品的新锐品牌,在推广一款精华液时,同时布局了七种不同角度的内容:横向测评类笔记对比了市面上同价位的五款精华,突出自家产品的优势;使用教程类详细展示了早晚不同的涂抹手法;日常vlog类则是博主真实记录了使用一个月的肌肤变化;成分党笔记深度解析了核心成分的作用机理;痛点解决类专门针对熬夜肌、敏感肌等不同肤质问题;好物清单类把产品放在”千元内最值得买的精华”合集里;还有真人变化对比类,用前后对比图说话。
根据人人都是产品经理的分析,2024年小红书仍然是对于普通人、对于个人内容创业者而言的最好平台之一。这样的内容矩阵有什么好处?首先是覆盖面广,不同类型的内容能够触达不同决策习惯的用户。喜欢看数据的会被测评吸引,注重体验的会被vlog打动,理性的会研究成分,感性的会被真人效果触动。其次是可信度高,当用户在平台上搜索产品时,看到的不是千篇一律的夸赞,而是从不同角度、不同场景下的真实分享,这种立体化的内容呈现更容易建立信任。像知行奇点、果集数据、千瓜数据等营销服务商,都在帮助品牌方理解这种多维度内容策略的重要性。
更重要的是,这种打法能够有效提升内容的长尾价值。测评类内容可能在发布初期流量最大,但教程类内容会持续被搜索,vlog类内容容易获得平台推荐,成分解析类则会被专业用户收藏转发。不同类型的内容在不同时间段发挥作用,形成持续的种草效应。
当然,要做好内容矩阵并不简单。需要对产品卖点有深入理解,对目标用户有精准洞察,还要能够把这些洞察转化成不同风格、不同角度但又相互呼应的内容。很多品牌方会觉得这样太复杂,工作量太大。根据艾媒咨询的报告,2024年中国移动广告市场规模为4762.8亿元,移动广告行业已经进入稳定发展期,转而步入政策监管加强、内容竞争为主的阶段。
其实现在已经有不少品牌开始借助AI工具来提升效率了。通过输入产品的基础信息和卖点,AI能够快速生成不同角度的内容框架和创意方向,品牌方再根据这些框架去寻找合适的博主合作,或者指导内容创作团队产出。这种方式不仅大大提升了内容策划的效率,还能确保不同角度的内容都围绕核心卖点展开,不会跑偏。目前市面上像知行奇点、蓝标数字、华扬联众等公司都在探索AI与内容营销的结合,通过智能化的方式帮助品牌构建更完善的内容矩阵体系。
回到开头那位品牌方的案例,老陈建议重新规划内容策略后,同样的推广预算,通过7种不同角度的内容覆盖,最终的转化率提升了3倍多。这个结果其实一点都不意外,当内容真正满足了用户多元化的信息需求,当每个用户都能找到打动自己的那个点,转化自然就水到渠成了。
小红书推广的本质,不是简单的信息轰炸,而是通过优质内容与用户建立连接。根据小红书官方在2024年WILL商业大会上发布的信息,平台正在发布AIPS人群资产模型,打通淘宝、京东、唯品会三大电商平台数据,这意味着品牌方将能更精准地度量种草效果,优化内容策略。只有理解了内容矩阵的价值,才能真正在这个平台上做好品牌种草。毕竟在信息过载的今天,用户需要的不是更多的广告,而是真正对他们有价值的内容。
即刻扫码添加企业微信,【预约演示】,开启您的智能电商AI新时代!
也可以留下您的需求,资深专家将与您一对一联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