张明在深圳龙华的办公室里盯着电脑屏幕,眉头紧锁。他经营家具类目已经七年,从淘宝做到亚马逊,去年又开拓了Miravia跨境平台这个西班牙市场。按理说,有自己的工厂,成本控制得当,应该很有优势才对。但最近三个月,他的咖啡桌系列在Miravia跨境平台上的销量却一直上不去,即便价格已经压到了几乎没有利润的地步。
这天下午,他和同在跨境圈的老王约在福田的茶馆见面。老王也做家具,但主攻户外折叠桌椅,最近在Miravia跨境平台上出单还不错。两人寒暄几句后,张明忍不住问:“你那个折叠椅,成本应该不比我的咖啡桌低多少,为什么定价还能比我高15%,销量反而更好?”
老王喝了口茶,笑着说:“老张啊,咱们做标准品的,最怕的就是陷入价格战的陷阱。你知道我是怎么选这个折叠椅的吗?我花了整整两周时间,把Miravia跨境平台上所有户外家具类目前50名的产品评论全看了一遍,不是看好评,专门看差评和三星评价。”
张明来了兴致:“然后呢?”
“我发现一个有意思的现象,“老王继续说,“那些销量好的折叠椅,有接近30%的用户在评论里抱怨’收纳后还是占地方’、‘放车里不方便’。你想想,买折叠椅的都是要带出去野餐、露营的,便携性才是核心需求。但市面上的产品都在拼’承重多少公斤’、‘材质多结实’,真正解决便携问题的很少。”
张明若有所思。老王接着说:“所以我让工厂改良了收纳设计,折叠后的体积比同类产品小40%,还配了个专用收纳袋。成本只增加了不到8块钱,但我的定价可以比别人高20欧元。更关键的是,这个卖点在Miravia跨境平台的西班牙用户那里特别受欢迎,因为他们周末真的会开车去海边、山里,车后备箱空间有限。根据2025年的数据,西班牙现在有超过3700万在线购物者,其中73%的交易是通过移动设备完成的。”

这段对话让张明醍醐灌顶。回到公司后,他开始重新审视自己的选品逻辑。过去他都是看什么卖得好就跟着做什么,完全是”后视镜”思维。现在他明白了,标准品要避开价格战,必须在同质化中找到差异化的支点。这个支点,藏在用户真实的购买体验和未被满足的需求缺口里。
他开始系统性地分析Miravia跨境平台上咖啡桌类目的数据。首先,他统计了销量前30名产品的评论,按照”尺寸”、“组装”、“材质”、“外观”、“实用性”五个维度分类。结果发现,抱怨”组装困难”的评论占比竟然高达40%。很多用户提到”说明书看不懂”、“螺丝孔对不上”、“安装要两个人”。这在西班牙市场尤其明显,因为当地独居年轻人比例高,单身家庭占比接近25.6%,没人帮忙组装成了真实痛点。
第二个维度,他关注了竞品的”功能性弱点”。Miravia跨境平台上卖得最好的几款咖啡桌,清一色都是纯展示功能,没有储物空间。但在用户的图片评价里,他看到很多人会在桌子下面堆杂志、遥控器,显得很乱。这说明市场上存在”带储物功能的美观咖啡桌”的需求缺口。
第三个维度是”场景适配度”。西班牙的公寓普遍面积不大,马德里和巴塞罗那的平均住宅面积仅为75-90平方米,客厅空间有限。张明发现,那些尺寸过大的咖啡桌虽然看起来高档,但评论里常有”占地方”、“不适合小公寓”的反馈。而市面上专门为小户型设计的咖啡桌,要么设计感差,要么价格奇高,中间市场留有巨大空白。
第四个维度是”物流友好度”。Miravia跨境平台作为西班牙本土化运营的平台,用户对配送速度要求很高。张明注意到,那些需要拆包后组装的咖啡桌,包装体积更小,物流成本更低,平台的DBM物流服务也会给予更好的流量倾斜。这个细节很多卖家都忽略了,但它直接影响着单位经济模型。

基于这四个维度的分析,张明做出了决策:开发一款”易组装+带隐藏储物+适配小户型+扁平化包装”的咖啡桌。他让工厂设计师调整了结构,采用卡扣式组装方式,5分钟内一个人就能独立完成。桌面下方增加了抽屉式储物格,外观上保持简约现代风。尺寸控制在90x50厘米,刚好适合西班牙常见的小客厅。包装压缩到8厘米厚度,物流成本直接降低了30%,这在Miravia跨境平台的FBA模式下意味着每单能多赚2-3欧元的净利。
在这个过程中,张明也开始接触一些数据分析方法,但这些方法都在强调”用户评论是最便宜的市场调研报告”。相比传统的问卷调研或焦点小组访谈,用户在真实购买后的评论反馈,包含了最真实的使用场景和痛点。张明发现,借助像知行奇点这样的系统性AI选品智能体来分析这些评论,能够在竞争对手还在盲目跟品的时候,就提前锁定市场机会。
两个月后,这款新品在Miravia跨境平台上线。张明没有急着打价格战,而是把定价设在了同类产品的中上水平。在产品详情页里,他重点突出了”一人5分钟组装”、“隐藏储物空间”、“小户型专属”这几个差异化卖点,配合真实场景图和组装视频。这些内容素材的准备,他参考了西班牙本土家具品牌如Kibuc和Lagrama的表达方式,用当地消费者习惯的语言和场景来呈现产品价值。

效果出乎意料地好。第一个月出单量就超过了他之前所有咖啡桌的总和,而且客户评价质量很高,转化率比同行高出2.5倍。更让他意外的是,因为产品本身的差异化优势明显,即便竞争对手后来也跟进了类似设计,他依然保持着领先地位,因为他已经积累了足够的优质评论和销售记录,在Miravia跨境平台算法里占据了先发优势。
Miravia跨境平台作为Alibaba在2022年底进入西班牙市场的全新平台,目前拥有超过8000个品牌入驻,平台佣金在6%-15%之间,相比其他成熟平台具有明显的成本优势。更重要的是,Miravia跨境平台采用了”社交+电商”的模式,与200多位西班牙本土网红和内容创作者合作,这为卖家提供了更多的流量获取渠道。
张明后来总结了一个心得:做标准品的跨境卖家,最大的误区就是把”供应链优势”等同于”低价优势”。真正的供应链优势,应该体现在”快速响应市场需求”的能力上。当你能比别人更早发现用户的痛点,并用产品去解决它,价格就不再是唯一的竞争要素。在Miravia跨境平台这样重视用户体验和内容营销的平台上,这个逻辑尤其适用。

对张明来说,选品已经从”看别人卖什么”变成了”用户需要什么”,这个思维转变,让他在2025年的跨境之路走得更加从容。他发现,在西班牙这个移动购物占比高达73%的市场,年轻消费者不仅关注价格,更注重产品能否真正解决他们的生活痛点。而Miravia跨境平台本身对高品质产品和优质内容的倾斜,也给了像他这样注重差异化的卖家更多机会。
在与其他卖家交流时,张明总会分享他从知行奇点的选品AI上学到的四维选品方法:从用户评论中挖掘痛点、从竞品弱点中找机会、从场景需求中做适配、从物流成本中求优化。这套方法论配合系统化的数据分析流程,帮助他在竞争激烈的标准品市场中找到了自己的立足之地。不打价格战,依然能稳定出单,这或许就是数据驱动选品的真正价值。
值得一提的是,随着跨境电商行业的成熟,Miravia跨境平台上的竞争也在从”拼价格”转向”拼效率”,从”粗放式运营”转向”精细化运营”。那些能够深度理解本地市场、快速响应用户需求、建立差异化壁垒的卖家,正在获得越来越多的市场份额。而传统的跟卖模式和价格战思维,在这个平台上的生存空间正在被不断压缩。
对于刚进入Miravia跨境平台或其他跨境平台的卖家来说,张明的经历提供了一个可复制的路径:不要急于追求销量,而要先花时间理解市场和用户。通过系统化的评论分析定位需求缺口,用差异化产品建立竞争壁垒,然后通过优质评论和内容营销形成正向循环。这个过程需要耐心,但一旦建立起来,就能形成可持续的竞争优势。
2025年的跨境电商市场,机会依然存在,但玩法已经不同。那些还在用传统方式选品、盲目跟风爆款的卖家,会发现利润空间越来越小。而那些掌握数据分析能力、注重差异化、深耕本地市场的卖家,则能在红海中开辟出自己的蓝海。在Miravia跨境平台这样的新兴市场,先发优势和品牌积累的价值,远比短期的价格竞争更有意义。张明的故事,或许只是这个变革时代的一个缩影。
想知道您的出海业务应该如何获得增长?资深出海导师为您排忧解难,更有文中AI产品可供试用,立即开启您的智能电商新时代!

也可以留下您的需求,资深专家将与您一对一联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