双11的玩法又变了。 9月12日举行的阿里2025双11增长策略发布会上,把几项AI能力放到了核心:一个是面向商家端的“万相台AI无界”,能建议选品、人群和创意;一个是面向用户端的“AI万能搜”,用一句话就能理解消费者意图。 同时阿里明确提出今年淘宝双11的核心逻辑,是用AI把“全域快种快收”常态化:在更多场景更快地先种草,再高效收割转化。
对电商商家而言,结论简单明了——流量不会自动变现,谁能用AI把流量变成订单,谁更容易赚钱。
淘宝双11的AI策略:对电商人来说意味着什么?
从面向商家的“万相台AI无界”(贯穿选品/人群/投放/创意的AI智能体);到面向消费者的“AI万能搜”(AI驱动语义搜索);再到结合即时零售的AI库存与履约调度,阿里已经把AI从点状工具升级为“能主动建议、能闭环执行”的智能体:
- **搜索与成交合流:**搜索通过AI,从关键词检索转向语义理解,用户一句话、一个场景就能触发转化
- **前台+中台+履约的联动:**AI不仅优化流量获取和创意,还延伸到库存分配、配送调度,强调前中后台的一体化能力
双11已经不是比谁能砍更多折扣,而是比谁能让AI替你找对人、讲对话、配对好货——这一次,赢家是把“AI能力”做成实际利润的电商商家。
对电商商家的行业启示
下面不讲大道理,只讲电商人能马上做的事,知行奇点AI电商智能体建议你:
第一件事:在商品页加入给AI看的内容。
很多电商商家还按人看的逻辑写商品详情:长段落、堆列修饰。但AI语义搜索在找的是“短、可匹配的信号”。 你现在要做的是把每个单品拆成3部分写清楚:一个“场景句”(顾客会怎么问)、三条核心卖点(短句)、一个常用问答。 例如一个防水运动耳机的商品数据可以写成:场景句:“雨天跑步、健身房、骑行时可用”;卖点短句:“IPX7防水 / 10小时续航 / 触控切歌”;常见问答:“能接电话吗?能,支持双麦高清通话”。
给电商人的行动建议:把这些短句放入商品标题、首图文案、商品详情的最上方和后台标签里。这样,AI在做语义匹配和推荐时更容易把你的商品放到正确的人面前。
第二件事:从投放到转化,建立“AI可执行”的运营流程。
现在很多电商商家的运营策略写在PPT里,AI看不到也无法执行。 你要把投放、人群、创意、出价规则拆成可复用的“模块”,写成表格或其他能让AI读取的格式。 **先在小范围做A/B测试:**同一人群,用两个创意包跑1万曝光,观察转化率差异;把结果喂回AI让它学习哪个创意在哪类人群表现最好,再放量。
给电商人的行动建议:先选3个常卖品类,每个品类做3套创意包、2个人群包、1套价格策略,跑小流量实验,记录数据并形成复盘表。这样你会发现,AI不是替你做一刀切,而是帮你把“哪个创意给哪个人群”变得可自动化。
第三件事:供应链要能被AI调度,别让履约影响增长。
AI能识别分钟级热卖信号,但如果仓库、门店、配送跟不上,爆单只会变成退货和差评。 **你要优先打通三个数据口:线上实时销量、门店/仓库库存、预计履约时间。**例如:当AI识别出商品24小时销量增长超过X%时,系统要在Y小时内触发补货或触发门店履约。
给电商人的行动建议:先从一座城市/一个仓库开始打通数据,设定简单规则(例如:库存低于7天可售时自动补货),观察两周内的缺货率与配送准时率变化。
**第四件事:岗位要升级——培养“会拆题给AI的人”。*8
AI不会替代业务判断,但会把重复工作做得更快、更准。 你的运营团队需要两类能力:会看数据(理解AI给的建议)和会拆问题(把模糊的运营经验拆成“给AI执行”的规则)。
给电商人的行动建议:每个团队挑1-2名“AI负责人”,他们负责把月度促销方案拆成“人群+创意+预算”,并主导小范围试点。把电商运营从重复工作里解放出来,从而有更多时间精力去做创意和策略判断。
如何量化以上策略?
你可以把关注点从“曝光/点击”换成更能反映AI价值的指标:
- AI识别并触达的新客占比(例如目标:首季 ≥15%)
- AI驱动的转化率提升(与历史基线对比,期望短期提升10–30%,具体视品类而定)
- 人工干预次数下降率(比如运营手动调价次数减少30%)
- AI策略下的履约成功率(订单按时发出的比率)
电商商家:即刻行动
电商人不需要学习AI技术本身,而是要把“AI智能化”变成可复用、可度量、可扩展的运营能力——在未来的电商竞争里,这种能力比谁更会玩流量更重要。 电商商家要学会把人工经验拆成“AI可识别”的策略,给AI去执行;否则AI只是更智能的工具,而不是工作伙伴。
如果你想应用专属于自己的AI电商智能体:
联系我们,免费试用——知行奇点AI电商智能体:
也可以留下您的需求,资深专家将与您一对一联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