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款T恤卖20万件,单场直播GMV过千万;上个月双11活动期间,一度爆单到暂时闭店。 这就是影视飓风,从科技数码顶流博主,转型做电商两年后的今天,交出的成绩单。
创始人Tim,将一家原本以TVC广告为主要收入来源的内容公司,成功转型为年营收过亿、电商业务占比超50%的综合商业体。 这背后,不仅是从内容创作到电商品牌的商业化探索,更离不开Tim本人强大的创始人IP影响力。
本文由知行奇点团队撰写,为传统电商品牌解析影视飓风巨大商业成功,所带来的差异化竞争新启示。
影视飓风:做内容期期爆款,做电商件件爆品
影视飓风的电商转型并非一蹴而就,而是经历了从生存压力到战略选择的关键转折。
2015年,还在英国肯特大学念电影系的Tim创立了影视飓风。早期公司主要依靠TVC广告拍摄业务,2019年时TVC业务占总营收的50%,频道商业合作和电商产品销售各占25%。
然而到了2021年,公司面临严重的现金流危机,账户资金仅能维持3个月运营。

转机出现在一个看似偶然的产品上。
在一次教程视频中,模特所穿的黑色短袖被 “求链接” 的弹幕刷屏,这让Tim意识到内容与产品结合的巨大潜力。
2022年,他们推出何同学同款主题T恤试水,一周内售出200多件;2023年垂直深耕,推出 “色彩管理”、“RAW格式 ” 等影视行业黑话T恤;到2024年,单款专业主题T恤销量突破20万件。
这一系列成功尝试,让影视飓风彻底改变了商业模式。

如今,影视飓风的业务结构发生了根本性逆转:电商业务已成为最赚钱的板块,占总营收50%以上,而传统的TVC广告收入占比已降至10%以下。 这一转型不仅解决了公司的生存危机,更为其构建了可持续的商业闭环。
影视飓风的电商布局,呈现多平台协同、重点突破的特征。 在平台选择上,他们采取全渠道覆盖策略:
淘宝天猫平台是影视飓风的核心阵地。 2025年9月30日,影视飓风正式入驻天猫,开设服饰品牌STORMCREW(飓乐部)旗舰店 ;10月10日开始上架货品,核心产品包括三合一冲锋衣、居家系列内裤、轻薄夹克系列等。
同时,他们在抖音平台表现尤为亮眼。抖音店铺近30天销售额达1000-2500万元,双11期间,影视飓风在抖音创造了单场GMV超千万的成绩 ,平播期间稳定在25万-50万的单场GMV。
而B站、小红书等其他平台,则作为品牌传播和粉丝运营的重要阵地。 他们在B站搭建了完整的内容矩阵,包括主账号 “影视飓风”、娱乐账号 “飓多多StormCrew”、健康科普账号 “亿点点不一样” 等,并开设了电商专属账号 “飓风商店MediaStore”。

在运营策略上,影视飓风展现出独特的”内容即货架” 电商思维。 产品定位精准聚焦男性消费群体, 价格区间90-600元,主打基础款服饰。产品设计充分融入影视行业元素,如 “凉伴” 抗菌短袖、“传感器2.0”T恤等,将专业内容转化为视觉符号。 过去一年,影视飓风爆款率达到11%,是传统服装品牌的3倍。 核心爆款 “凉伴”T恤年销量超20万件,销售额超过2200万元。
最关键的是,超过60%的消费者并非影视飓风的粉丝,而是被产品本身的功能性所吸引。 这一数据充分说明了产品力已成为影视飓风电商业务的核心驱动力。
与此同时,每件产品又都有对应的内容故事, 如《T恤印花工艺测评》视频用显微镜头对比产品与仿品的差异,让产品本身成为内容的延伸。
创始人Tim明确表示:“我们把电商当作品牌业务,而不是内容周边”。

强创始人IP:几乎每个品牌老板的梦
在影视飓风的电商产品线中,Tim亲自担任所有产品的模特,这种强烈的人格化IP标识,成功建立起用户与品牌之间的情感连接。
在他们的电商转型之路上,Tim的创始人IP,起到了不可或缺的作用。

创始人IP——几乎每个品牌老板,都动过做自己个人IP的心思。
在Tim之前的世代里,至今仍活跃在商业版图中的强创始人IP,还要属前阶段刚和Tim对谈三小时的罗永浩,以及9月份发布小米新品的雷军。
罗永浩以”理想主义者”和”叛逆创业者”的双重标签著称,其”永远年轻,永远热泪盈眶”的精神内核,吸引了大批粉丝。
雷军塑造了”真诚不装逼”的亲民形象,通过分享生活日常,拉近与用户的距离。
Tim则展现了”技术极客”向”商业领袖”进化的独特轨迹,其理性专业、敢于挑战的形象深入人心。

同时,三位都具备持续输出高质量内容的能力。 罗永浩的演讲、雷军的发布会、Tim的视频教程,都成为各自领域的标杆内容。
更重要的是,他们都将内容创作与商业目标紧密结合,实现了”内容即营销”的效果。
雷军仅凭个人影响力就能创造商业奇迹,如小米汽车发布会27分钟售出5万台;罗永浩抖音直播首秀3小时带货1.1亿元,累计观看人数超4800万;Tim虽然粉丝规模较小,但用户忠诚度极高,其产品复购率达35%,远超行业平均水平15%。

从罗永浩到雷军,再到Tim,反映了中国商业环境和消费者心理的时代变迁。
罗永浩从硬件到软件,再到服务的创业路径,说明在注意力经济时代,个人IP的价值可以超越具体产品形态。 其直播带货的成功不仅因为口才和人气,更因为他 “交个朋友” 的真诚态度和对产品品质的严格把控。
而通过将个人IP与小米品牌深度绑定,雷军成功打造了一个覆盖硬件、软件、服务的商业帝国。 其个人影响力已经成为小米品牌重要的无形资产,如 “雷军同款皮衣” 能在电商平台引发抢购热潮。
另一边,Tim的创新在于将 “内容创作” 与 “产品开发” 深度融合,创造了 “内容即产品、产品即内容” 的新模式。 与前两者相比,Tim的优势在于更年轻的用户群体、更强的内容创作能力、更灵活的商业模式、更低的创业成本。

我们知行奇点团队认为,对电商品牌而言,强创始人IP不是目的,而是手段。 关键在于找到适合自身的IP定位,通过持续的内容输出和产品创新,建立与用户的深度连接,最终实现商业价值的最大化。同时也要认识到,创始人IP的打造是一个长期过程,需要耐心、坚持和创新。
内容电商和强创始人IP的崛起,代表了中国电商行业的发展趋势,在注意力经济时代,内容力即生产力,IP力即品牌力。 对电商商家而言,这既是机遇也是挑战。 机遇在于,通过内容和IP,可以建立差异化竞争优势,降低获客成本,提高用户忠诚度;挑战在于,需要投入大量资源进行内容创作和IP建设,且成功具有不确定性。
最后,我们团队想强调的是,创始人IP的核心价值,不在于”造神”,而在于”连接”。
通过真实、专业、有温度的内容,建立与用户的情感连接,让用户从”认识”到”认可”,再到”认同”,这才是创始人IP的真正力量所在。

而在2025年,AI技术已覆盖电商平台80%以上的图文、短视频内容生产;同时AI精准推荐能力将进一步提升,实现更强的个性化体验。
AI对电商行业的重构,已进入“务实期”,这同时也意味着对电商品牌提出了全新的挑战——不再是“炫技式创新”,而是“解决真问题”。
对电商商家而言,核心不是要“懂AI技术”,而是要“懂AI能解决什么痛点”: 中小商家靠AI降本,品牌商家靠AI+场景突破瓶颈,长期IP靠AI+信任建立品牌。
下一个阶段的电商竞争,不是比谁流量大,而是谁能用AI,去系统化地复制信任、创造内容、精准选品、快速转化。

免费领取完整版:《2025年强创始人IP品牌报告》
我们知行奇点团队,聚焦于用AI实现电商增长。
本文篇幅有限,想了解更多,请联系我们,免费领取完整版《2025年强创始人IP品牌报告》:

也可以留下您的需求,资深专家将与您一对一联系。